2026第二届上海国防科技工业装备与信息技术博览会:智驭强军新赛道,锻造数字国防新引擎
展会时间:2026年4月23-25日 | 展会地点:上海汽车会展中心
在全球军事竞争向智能化、无人化、网络化加速演进的背景下,国防科技工业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革。2026第二届上海国防科技工业装备与信息技术博览会(以下简称“国防科技博览会”)以“数智赋能·强军兴装”为主题,将于2026年4月23-25日在上海汽车会展中心盛大启幕。展会聚焦国防科技工业全链条创新,汇聚全球顶尖企业、科研机构与军方代表,打造“技术展示+需求对接+生态共建”的一体化平台,助力中国国防科技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。
政策引领: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战略需求
中国“十四五”规划明确提出“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,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”,2025年国防科技工业投资规模突破1.5万亿元,重点布局人工智能、量子通信、高超音速武器、无人作战系统等领域。上海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和国防科技工业重要基地,承担着C919大飞机、北斗导航、航母舰载机等重大项目研发,2025年国防科技产业规模达4800亿元,位居全国前列。
技术突破:从“跟跑”到“并跑”的跨越
近年来,中国在国防科技领域取得一系列突破:歼-20隐形战斗机列装、055型万吨驱逐舰下水、福建舰电磁弹射系统测试成功、量子雷达实现地面远距离探测……这些成果背后,是材料科学、信息技术、智能制造等基础领域的协同创新。展会将集中展示这些“大国重器”背后的核心技术,推动产业链上下游深度融合。
上海的产业优势
科研资源:复旦大学、上海交通大学、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等高校和机构在芯片、新材料、人工智能等领域实力雄厚;
产业集群:中国商飞、江南造船、上海电气等龙头企业带动形成完整产业链;
国际枢纽: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连续14年全球第一,便于国际技术交流与合作。
全领域技术覆盖,打造“一站式”采购平台
展会设立航空装备、航天技术、舰船动力、无人系统、智能指控、信息安全、新材料与制造、后勤保障八大展区,参展企业超600家,包括中国航发、中国电科、航天科技、中船集团等央企,以及大疆创新、科大讯飞、寒武纪等民营科技龙头。重点展示涡扇-20航空发动机、蜂群无人机作战系统、量子加密通信设备、碳纤维复合材料等尖端产品。
军民融合深度对接,释放万亿级市场潜力
联合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、各军兵种装备部,举办军方需求发布会、军民融合项目签约仪式,面向民营企业开放低空监视雷达、单兵外骨骼、智能弹药等细分领域采购渠道。预计将发布超200项军方需求,签约金额突破50亿元。
前沿技术竞逐,定义未来战争形态
AI+国防:展示智能目标识别、自主决策系统、无人集群协同算法;
量子科技:量子密钥分发设备、抗干扰导航系统首次公开亮相;
6G与太赫兹:太赫兹雷达、高速数据链技术助力战场态势感知;
生物交叉:脑机接口控制外骨骼、仿生机器人等“黑科技”引发关注。
国际合作与安全对话,构建开放共赢生态
邀请俄罗斯、法国、以色列等国国防科技企业参展,举办中俄国防科技合作论坛、国际无人系统安全标准研讨会,推动技术交流与规则制定。同时设立网络安全攻防演练区,模拟真实战场环境下的信息战对抗。
区位优势
上海汽车会展中心毗邻虹桥综合交通枢纽,地铁2号线、17号线直达,1小时内可覆盖长三角核心城市群,便于军方代表、科研人员与企业高管高效参会。
功能适配
中心拥有3万平方米室内展区、10个分会场、5000平方米户外动态演示区,可满足大型装备静态展示、无人机飞行表演、模拟作战系统实操等需求。
产业联动
上海嘉定区作为“国际汽车城”,聚集了上汽集团、蔚来汽车等企业,与国防科技中的无人车、智能驾驶技术形成协同效应,为展会注入汽车领域创新活力。
对参展商:直面军方采购部门与军工集团,获取订单优先级;参与技术标准制定,提升行业话语权;
对采购商:一站式对接全球供应商,降低采购成本;参与闭门研讨会,提前布局下一代装备研发;
对观众:免费获取《中国国防科技白皮书》,参与院士讲座、技术培训,拓展职业发展空间。
展会组委会宣布,将联合中国国防工业企业协会上线“国防科技工业数字服务平台”,实现技术交易、需求匹配、供应链金融等功能常态化运营。同时,计划在成都、西安等地设立分会场,形成“主展+区域展+专题展”联动模式,持续推动国防科技产业升级。
2026第二届上海国防科技工业装备与信息技术博览会,既是技术实力的较量场,更是强军兴装的助推器。4月的上海,将以开放之姿汇聚全球智慧,共同书写数字国防的新篇章!
参展报名:13141007015余女士
ys199018